排行榜 统计
  • 文章总数:172 篇
  • 评论总数:0 条
  • 分类总数:19 个
  • 最后更新:3天前
投稿中华易学

梅花易数之体用初探

本文阅读 12 分钟
首页 中华易学 正文

  体用,是梅花入门便必学之内容。算卦的时候我们常以体为己方,用为对方。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这似乎没有什么不对,只是在后来学习深入之后,分析体用之区别的问题便提上了议程。为何变爻之卦为用而不变之卦为体?如果体用双方都各自代表一种事物,为什么只有用卦之事物会发生变化?这看上去便很不合乎道理。难道梅花就是如此肤浅?

下面我们借此来探讨下梅花之体用。

  在百度百科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最早使用“体用”二字的书籍是论语。 但出现在论语中的体用之说,并没有那么的严谨,规范。以至于维基百科上面更是提出了最早的体用之论出于《荀子》一书。

  1. 《论语》中的体用: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本是基本,用是运用。这里还没有把本与用相连并举。-----引用自百度百科

没有将体用并举的意思为体为体,用为用,体用并未连接一起解释。

  1. 体用并举,在今存古书中,最早的见于《荀子》。
《荀子·富国》篇:“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所谓体指一物的形体,所谓用指一物的功用。但《荀子》对于所谓体与所谓用都未作说明。------引用自百度百科
  1. 先秦の用例は絶無に等しい。『荀子』富国篇に唯一の用例があるが、意味が後世の用法と異なり類例に過ぎない。同様の例は、後漢末の魏伯陽(中国語版)『周易参同契』、三国魏の嵆康『声無哀楽論』、晋の韓康伯『易繋辞伝注』にもある。 -----引用自维基百科

大致译文:先秦使用的例子几乎没有,《荀子·富国篇》是唯一的例子,但它的意思和后世的用法有所不同。同样的例子还有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三国时期魏国嵆康所著的《声无哀乐论》、晋朝韩康伯所著的《易系辞传注》。

  1. 到了汉代,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提到:“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也是在这个时候,本与用出现了相连并举的论述。本是用的依据,用是本的发挥,二者开始有了相分紧密的关性,且首要及次要划分明确。------摘取自成成说历史《"体用"贯穿于古代思想历程,是古人重要的思想方法》

司马谈的体用与《荀子·富国》中的体用都是属于体用并举,此时的体用开始产生了紧密的关联。

  1. 只是,哪怕经历了如此年代,即使已经体用并举了,可“体用”两字却仍然没有被明确。直到唐朝,“体用”的实际意思才逐渐被定调。

在魏晋南北朝的玄学家有时也会谈论“体用”。

  王弼《老子注》中说:“虽盛德大业而富有万物,犹各得其德;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这所谓体是存在的意义。东晋韩伯作《易·系辞上传注》有云:“圣人虽体道以为用,未能全无以为体。” 笔法语势和王弼所说是一致的。-----引用自百度百科

  在学界,关于“体用”是何时提出的也是众说纷纭。有岛田虔次提出的将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征圣篇》、以及梁武帝著沈绩注的《立神明成佛义记》两书为最早期例子说。有程艾兰提出的三国时期魏国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为最早作品之说,也有汤用彤提出的后秦的僧肇著的《肇论》为最早说等等。

  维基原文:初出は一般に魏晋南北朝の間とされるが、どの文献かは諸説ある。船山 2019 によれば、広く支持されている説は、南朝斉の劉勰『文心雕龍』徴聖篇、および梁武帝著沈績注『立神明成仏義記』(『弘明集』巻9)の両書を最初期の例とみなす島田虔次の説である。主な異説として、三国魏の王弼『老子道徳経注』を初出とみなすアンヌ・チャンの説や、後秦の僧肇『肇論』を初出とみなす湯用彤(中国語版)の説があるが、いずれも類例に過ぎないとされる。サンスクリット語からの漢訳と推測する竹村牧男の説もあるが、その可能性は低いとされる。『大般涅槃経集解』所引の宝亮(劉勰の一世代上の人物)の学説を初出とする説もあり、船山 2019 はこの説を支持している。

同时,中国佛教对于“体用”也有所使用。

  中国仏教の主要な用例として、『大乗起信論』における「体・相・用」の「三大」や、天台智顗『法華玄義』における「名・体・宗・用・教」の「五重玄義」がある。吉蔵は『大乗玄論』の二諦説をはじめ、複数の著作で「体・用」を用いている。 -----引用自维基百科。

不过,真正确立起“体用”之内容意义的,还是唐朝及之后的事情。

  唐代的经学家给予体用二词以明晰的解释。首先提出这解释的是崔憬。他说:“凡天地万物,皆有形质。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假令天地圆盖方轸为体为器,以万物资始资生为用为道。动物以形躯为体为器,以灵识为用为道。植物以枝干为器为体,以生性为道为用。”体即是实际的形质,用即是形质所有的作用。崔憬关于体用的学说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

  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也谈到体用:“天者定体之名,乾者体用之称。故《说卦》云:‘乾,健也’。言天之体以健为用。圣人作《易》,本以教人,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天有体有用,而用是体所有之用。他说的虽不如崔憬的明确,但基本上是一致的。

-------引用自百度百科。

从这里开始,体开始指向物质的可见形态,为本;而用则为体(物体)的实际作用。

但总结下来,其实体用之说,仍然有两种意思。

  1. 体指实际物体,用指实际物体的作用。
  2. 体指事物抽象的本质,用指抽象本质在实际物体上的体现。

  也是由上面的体用发展来看,其实体用指代的并不是事物的两边,而是事物的本质、形态及其其作用。而事物的本质是不会变化的,因为道理永恒,相对的,事物的用是可以变化的。

  如水桶一物,水桶永远是桶,这是不变的,但是水桶并不只是只有装水一个职能,装水,或者说装东西只是水桶的其中一个功用,我们还可以将水桶倒过来,这样就可以用来盖住物品了。可见,用变了,体还在。

  水桶是一个实际的物体,可以称之为体,但水桶也可以只是一个用。为什么如此说?水桶可以装水,而水杯也可以装水。那么水桶是水杯么?并不是,一个形体之大,一个形体之小,并不能相提并论。可他们都有相同的作用-------装,此时,装这个职能便变成了体,而水桶、水杯之类的形体则变成了用,此为以用观体。

可见,体用其实可以互换,以体驱用,以用观体。

抽象与实际,是一组可以互换的关系。

  那么梅花里面的静卦为体,变卦为用,这是如何理解?我们可以依靠前文推导一下,体不论是作为实体,还是抽象的本质,都是为用提供依据的,他们都是一种比较固定的属性,所以为静。而用为作用本身,其为多变的,用途是可变的。故静卦为体,动卦为用。

  比如梅花看病情,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身体自内而外的自然生发的病情,这种属于是慢性病居多,此时外界的影响比较复杂,可以算作是自己身体的变化而导致的病情变化,故体在体,而用在病,此为自己身体之变化。第二种为流感之类的外界直接导致的病,那么可以视体为病原体,而身体为用,此时,病原体为影响身体发生变化的因素,故为体。

又如婚姻,体为引发变化的原来因素,故体为人,人是婚姻变化的基本,故用为婚姻。

如此分类与书本当有所出入,容易扰乱认知,故辩证看待,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即可。匆匆写出,当有不足之处,以望指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guoxueruanjian.com/xuanxue/p/577.html
-- 展开阅读全文 --
修行,怎样才算是精进?
« 上一篇 06-22
重学是地地道道华夏学问
下一篇 » 08-02

作者信息

fuukaa
作者有点忙,还没写简介
TA的最新作品

随机文章

    请配置好页面缩略名选项

热门文章

标签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