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我是想写一篇关于术数的发展历史,想来论证下中国术数由复杂到简单的发展,但是稍微想了下,好像国内术数发展的形式,并不是这么简单。所以就来论点题外话吧。
中国术数由难到简,这个说法思想之下,其实并不正确,不如说是中国哲学的简化更为准确。
术数我个人还是认为和符号息息相关,我们平日所用之神煞,干支,月将之类确只是符号一支。神煞虽说是天体之星,但实际却有大部分的神煞并没有实体的星象,所以也有人怀疑是流星(彗星)。而用实星之算法,如七政四余,里面含有木、火、土、金、水、太阳、月亮这七政,以及罗喉、计度、紫气、月孛四余。其中罗喉、计度、紫气、水孛皆是虚星,只是月亮以及太阳运行的几个点。罗喉和计度是月食日食的点位。水孛是远地点,紫气则是超级月亮的点位。
虽说这几个点只是和太阳月亮密切相关,但是古人也将四星分了五行,罗喉为火,计度为土,紫气为木,月孛为水,而金则无余气。它们在和日月进行反应之外,也和各自的五行有所反应。如火星和罗喉同宫则为余奴犯主,是不好的象,诸如此类。
可见,玄学有时候也不一定要真。
同样的,还有八字。
八字或者称为四柱,这是宋朝才定下来的,最初的八字并无定法,有人用年月日,有人用年月时,也有人用年月日时,种类繁多,而且论法多用神煞以及纳音。到了宋代徐子平修改,才慢慢发展出了今天的八字。
今天的八字已经不太用纳音,甚至神煞也是用颇少,而专注于五行。细说下来,个人认为这样的转变是包含了几种原因:
一个是宋代时期的玄学思想和以前的玄学思想已有大的转变,他们需要一个更符合当下思想体系的运算结构。(这里我个人目前认为是阴阳学说逐渐式微并且五行学说逐渐大行其道的现象。)
一个是市井生活的逐渐繁荣,想要在街头算命,快速,准确,这样高效的玄学算式才能符合当时的需求。如果你以神煞断命,那么查神煞,你都要查上很久,更何况流年还有神煞。其中,六爻也有这样的倾向,逐渐用五行替代古代更看重的神煞。
这样一来,在思维上,五行的生克运用似乎更显得更有逻辑,可以剔除不知来由的神煞论命,同时也更为易用,如果只是论五行生克制化,那么起盘之后立即可以看其中的吉凶,可谓是简单不少。
可见,术数的发展历程,其实也是收到社会的影响的,而术数的简化,也是有收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如果用在行军之类严肃的事情上,倘若再用比较简单的方程式解答题,恐怕就显得不够专业了,而古早的算命又多是为上层服务,所以过程稍微复杂些,也难免。
同样的,在明清时期,更多简化的术数开始逐渐出现,比如梅花易数,五行占,甚至是戚继光占之类的更依赖五行且起法简单的术数,也开始更多的出现。又比如比较典型的六爻,六爻本身算不上简化,但是它的起卦方法,确实是经过了简化。最初的起卦方法有多少不得而知,但一般也都是用筮草起卦,不过后来估计也是为了适应方便快捷的需要,所以也就出现了硬币起卦,甚至是今天的软件起卦。
可见,减法不只是减法,而是在加法的前面做减法。
更快速地得出吉凶,成了时代变迁的一个要求。
不过术数化简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取象会出现繁杂而不知所取的情况。
比如梅花易数,用为坤卦,体为坎卦。用克体,如果只看土克水,那么信息量就会很大,因为土可以代表很多,水也可以代表很多。但是我们用坤克坎这样来看,信息量就会更加精确了一些,因为坤和坎的象会比土和水更加精确。而后,我们再加上四季卦气之说法,则算卦时,土处于什么状态,水处于什么状态,又被进一步细分,如此下来,取象在一步步精确。
但不管怎么说,更加复杂的奇门、六壬之类,取象自然还是会更有天然的优势。
所以说,取象的准确有一部分是取自于术数本身的复杂程度的。比如八字和紫薇的信息量,天然不在一个档次,如果想要让八字信息量也增多,那么就不得不细分。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术数由繁到简的历史进程,实际是个伪命题,因为术数在简化之后,通常会复杂,复杂之后也通常会简化,这是社会要求的,也是术数本身的性质要求的。
术数其实也表达出了国内玄学或者说哲学的学术性以及实用性两部分。
其中一个体现是在术数的学术内容有时候和我们平时使用时候的并不相同。
比如乾坤化六子,以及虞翻卦变等内容,一般我们都不会直接体现在算卦的过程之中,我们算卦用的是算卦的程序。而讨论阴阳五行变化内容的,则更多时候只会出现在学术讨论上。
术数的实用性,一个是表现在术数的取象方面。取象是门难学问,所以很多时候,来问卦,通常都要先说明问题,这样才不容易取象错误。而象的来由,也不会是空穴来风的,每个干支、卦、神煞等等的象都是有一定的依据的,特别是干支和神煞的象,很大程度是先经过哲学方面的讨论,而后才慢慢得出了如今我们使用的象。这就是玄学的使用性的一方面。
六亲的使用,也更是体现了术数的实用性。六亲系统是对现代社会直接的模拟,用六亲可以更快地对应上社会上各种人物以及物品的状态。而六亲系统更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化用。
同样的,都是体现了古代玄学以及哲学的一体两种性。
可见,如果要说术数的简化是个伪命题,但是术数背后哲学思维的简化,是确实存在的。不过这个简化也不是简单的简化,而是面向实用的简化。
